close

畢業=失業?從就業市場看大學專業選擇之道

口述/蔡政忠教授;整理撰文/李嘉儀

chinago-m04-p68-1

  無論是高考還是考研,選擇什麼樣的專業、如何選擇專業都是擺在每一位學子面前的必修課。「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愛子心切的家長們想方設法從各方面蒐集關於大學專業的信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選上當今社會最熱門、既有「前途」又有「錢途」的「心水」專業。但是,那些所謂社會最熱門的專業真的很有前途嗎?自己的孩子真的感興趣、真的適合嗎?本期的《China Go》訪問到汕頭大學公管系系主任蔡政忠教授,本著十多年教務經驗的蔡教授將從就業市場切入並針對如何報考大學專業為讀者提出建議。

高校的盲流與調劑現象

  一般不管本科還是碩博士研究生,多會存在著一種「盲流現象」,就是只要能考上好學校,便不管什麼專業、是否迎合自身興趣,都擠破頭地往名校鑽,特別是當今很熱門的工商管理、醫學、信息工程等,除此之外,北大、清大所設置的一些冷偏門專業同樣也是供不應求。此種「名校崇拜」的學生在選擇與自己興趣不合的專業時,通常都是抱著隔年就要提交轉專業的打算,而這種「跳板現象」其實會讓一個發展定位不清楚的學科專業瀕臨關門停招的厄運,不然就是會出現一群尸位素餐、渾渾噩噩無法明白自己天賦興趣在何處的「留守學生」來陪伴著沒有前途的學系荒廢四年!

  上述情況多出現在本科的「調劑現象」,而碩士聯考又會出現另一波的調劑潮。專業調劑也稱「專業服從」,是指招生學校在錄取時對某些專業錄取滿額,將剩餘考生向有空額的專業調撥。對於學生而言,必須自己決定是否在所報專業已錄滿情況下,仍願意被調劑到其他專業(一般安排到該校錄取分數最低的冷門專業)。一般來說,願意服從專業調劑的考生可避免退檔,擴大了考生本人被錄取的機會。

  調劑最大的弊病在於濫竽充數,為了讓冷門專業與不知名的大學能夠招滿學生所採取「人人有獎」的方案,其實是站在大學主管部門的角度所設定好讓考生有學校讀的作法,特別是少子化現象使很多不出名的大學面臨「招生難」的困境,加上中國985 等馳名高校將有縮減大學本科招生的趨勢,因此將名額大量釋出給普通高校以求得分工與平衡。有鑑於此,在經營大學本科管理者特別是系主任或者從事學生事務工作如輔導員、書記等,有必要從大一新生一入學就舉辦兩類測驗,一是人格心理測驗,二為職業性向測驗。目前台灣有個由教育部專門設立的職業性向測評網站『大專院校就業職能平台』(https://ucan.moe.edu.tw/)做得很不錯,在此提供給對自身工作興趣與意向還不明確的讀者作參考。

大學是博雅教育或職業教育

  雖然近年大學內部頻頻喊出「大類招生」的口號,簡言之就是大一、大二不分系,直到大三才細分專業。大一、二的通識博雅教育旨在讓學生打破高中文理類組的枷鎖,讓學子重新試探自己的興趣。此動機雖立意良善,但是本來就非常重視大學就是職業準入教育的中國,從家長、就業市場與保守派教師均十分反對,因此近年在中國大陸已經開始出現大學「因材施教」現象,該現象是以985、211、普通公辦、私立大學的過去一本二本下去細化發展。簡單來說,985 代表的是全國排名前五十所頂尖大學,211 則為全國排名前一百大的簡稱。

  近來由於少子化的外因逼近,其中一些頂尖的985 高校近年已開始走向「研究型大學」型態,以專門招收碩博士研究生為主;211 則以「教學型大學」為主,還是留有多數碩士招生點;而非985、211 的普通公辦大學則主要透過面視招收本科生;另外,私立大學則逐漸喊出「創業型大學」之口號,此乃起因於過度重視學歷的中國就業市場非常講究大學出身,所以私立大學為了保護學生不輸在就業起跑點上,很多學校都掛靠在知名985 與211 等大學的旗幟底下,這就是所謂的「獨立學院」,校董事會當然也沒少交給校本部校名權利金。私立大學不敢正大光明取一個自己的校名,卻要掛靠在知名大學旗下,這般教育經營生態的演變是一個頗值得深思的話題,試想當台灣的私立大學因為少子化衝擊導致經營困難時,開始出現台灣大學東吳學院、交通大學文化學院、中山大學興國學院等張冠李戴的學院,不知道身為教育消費者的家長、學生與就業市場是否可以接受?

大學新興學科與全球就業趨勢

  職場上出現的「就業難」一般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是家長與學生在選擇專業時受到大學購買媒體廣告或者透過第三方某某學會在媒體上進行置入性行銷影響,抑或是街坊大媽們以不科學方式進行口耳相傳,就像股票與選舉耳語部隊一樣,將「聽說與盲從」炒作用在現今熱門專業,因而讓學生家長一窩蜂鼓動學生踴躍報考所謂有前途的專業,從以往工程、化學、農業、俄語大熱門,到現在工商管理、財會、金融、旅遊正時興,但其實卻嚴重輕忽小孩自身的興趣發展。

  所謂「男怕入錯行」,挑一個人云亦云、人搶我也搶的盲流專業,最終與自己興趣不合,輕則虛耗浪費四年,重則掛科無法畢業。從人力資源管理的宏觀面來看,一個專業的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都有個限度,現在短缺的人才未必四年之後依舊熱門不衰,盲目將專業商品化核准設立招生,特別是在教育部對高校專業設立沒有宏觀遠見的規劃之下,和大學畢業生走入社會之後的勞動與就業保障完全控管失靈的情況底下,不管市場需求是否飽和,使勁設立雷同專業、大量製造相關專業學生,沒想一些專業其實正慢慢由盛轉衰,譬如法學專業、工商管理專業等畢業生已經開始出現招生難的情況。台灣慘痛的教育經驗可以提供中國大陸借鑒,當時台灣教育部門領導為巴結籠絡教育事業財團的民意代表,三十年來廣設大學,如今台灣教育界亂象層出不窮。考七分上大學、學店為求生存擴招留學生、大學淪為青少年「托兒所」、大學高中學歷化、不就業啃老讀博滿街跑、教師求升等偽造項目騙經費,無能比貪污更可怕,特別是百年樹人缺乏長遠規劃,誤人子弟就是造孽!

  另外一種就業難則偏向「黎明前的黑暗」這類屬於新專業、用人單位還不清楚、社會接受度還不高,未來該做什麼政府又沒有制定相關崗位考試,造成很多家長不願意冒險讓子弟報讀新專業,寧可選擇人才供過於求的老牌專業。例如社會工作專業、心裡諮詢專業、老人照護專業、特殊教育專業、3D 影像製作專業等,都是當前政府口中前途無量的新興專業。就讀上述這些專業的學生在進入職場後呈現兩極化發展現象,要不畢業後從事與自己專業不相干的工作,浪費大學四年專業教育的時間,要不就是還沒畢業就已經被企業預定、網羅至門下,像信息工程專業、計算機專業等在當初草創時期都出現了這般人才供不應求的榮景。由此證明,當政府教育主管部門與勞動就業及社會保障部門無法攜手合作去針對人力資源管理進行宏觀規劃而因此亂設立學系和大學,就一定會出現專業「生死週期」,所以學生與家長更要多做功課,以增進對全球產業發展與人才市場的瞭解。

chinago-m04-p68-2

專家經驗談

  蔡政忠教授從事大學與研究生教育逾十五年,在其任內曾擔任985、211、普通公辦大學與私立大學的學科專業負責人,綜覽一些學校校長對各系主任的要求,他發現許多私立大學為求專業能夠順利招到生源,均無所不用其極、怪招盡現,然而從學術視角出發,比較正派的作法不外乎如何讓學系與專業走向更專精、讓學生更順利找到工作。所幸,在這一片亂象中亦不乏清流湧現,「我曾經待過某一所私立大學,該校門口有一句名言讓我終身受用:『走進校園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走向社會』。校長曾經為了拯救原本招生不佳瀕臨停招的專業,臨時任命我擔任社會學系主任,讓我進行大刀闊斧地深化改革,最後順利招到學生,為此我們當時的研究團隊也因此展開長達八年的專業教學改革與就業市場研究,調查出世界各國社會學系的專業教學計劃與就業種類,最後得到一個口訣──『職業化』。」

  其實學生家長投資大筆的學費在孩子的教育上,更想知道自己的小孩在讀完四年大學後能幹些什麼?是否能順利找到工作?家長要求的很務實,不像大學教授那般詭辯善變。大學走向職業化很容易被曲解成走向職業學校,但是綜觀非研究型導向的大學,無一不走向職業化之路。近年台灣最成功的高校經營模式就是高職、科技大學的升學接軌,加上政府、學校董事會積極拓展學生實習與就業機會,產官學三方與建教合作模式,讓台灣的科技大學專利申請名列全球之冠。因此將台灣科技與職業教育的經驗套用在瀕臨招生困境的專業上,確實可以迎刃而解。

  翻閱過去曾是文科招生大冷門的社會學系在世界各國的發展史,並借鑒日本的社會學學科發展,蔡政忠主任於2005 年率先在全中國境內首次開辦「社會調查師」職業資格課程培訓與考試。經過幾年深耕,社會學系的新生招生與報考人數每年都超越同校的社會工作學系。下表是當時由蔡政忠教授領軍的某私立大學社會學系走向職業與市場化改革之後,供予新生入學生瞭解自己所就讀專業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綜覽,而在教學改革上也確實引入職業資格證書考試的大部分課程。

  中國技術職業教育系統的大學教師已經要求必須要有「雙師型」(教師證、職業證)才能站上講台授課,相對一般大學生走向「三證」(學位證、畢業證、職業資格證)已是大勢所趨,大學落實證照制度,是給社會證明自己大學四年學到什麼、能幹什麼!享受較高社會地位的老牌醫學系、護理系、法律系、會計系、統計系、建築系畢業生均如此,為何新專業在多元分工的設當今社會發展不能如此?

蔡教授的叮嚀

chinago-m04-p68-3

如何選擇大學專業?

1、所選專業要符合考生的潛能、興趣、愛好。考生在選擇專業前最好能做 職業性向測評,以全面、客觀地了解自己。

2、冷熱專業要兼顧。切勿單憑錄取分數的高低和短期的社會就業情況來判斷專業的冷熱。

3、了解所選專業與人生規劃之間的聯繫。要充分考慮到未來就業、發展前途和人生規劃。

4、理性分析專業,勿望文生義。

本文轉載自ChinaGo雜誌第四期 第68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ducationintw 的頭像
    educationintw

    中歐國際教育中心

    educationin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